见闻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文章
  • 甘井子区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培训
    为强化春季火灾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3月21日,区委组织部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消防应急”专题培训。 按照“大力支持业务骨干走上讲台”的工作要求,本次培训邀请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分别以《防救结合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
  • 续航灭霸来了!7300mAh大电池+90W快充,月底发!
    近日,vivo Y300 Pro+ 配置被曝光了。此前 Y300 系列凭借出色续航与亲民价格已积累不少好口碑。Y300 Pro+的配置从处理器性能提升到影像优化,可以说是亮点十足。小雷先带大家看看外观。Y300 Pro+ 延续了前代 Y300 Pro 的全等深微四曲屏,配备 6.77 英寸屏幕,具备
  • 《落子未来》!大连新势力崛起
    今晚8点大连新闻综合频道,锁定系列纪录片《落子未来》第三集《引智聚企》,带您走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和极具创新发展潜质的瞪羚企业,了解大连创新矩阵的重要力量,解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看这片科创热土如何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卷绘就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蓝图全球独角兽——不同“钒”响位于
  • 今日开票!2025 中超大连英博主场首战在即,燃爆梭鱼湾!
    来源: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甘井子文旅▼▼
最新文章
  • 沪上专家,临沂救治!2岁肿瘤患儿的千里生命护航
    偶然因扁桃体发炎就医,却发现腹部“包藏”一枚肿瘤。7月底,2岁的小峰(化名)因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在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生为他进行了系列检查,在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小峰的“左肾存在不均质回声包块”。这行词汇对于小峰的家人来说有点陌生,但当地医生建议他们赶紧到上级医院就诊,“可能是个肿瘤,你们赶紧上城
  • 祝贺!李晓辉/王紫莹获得美网轮椅网球女双冠军
    当地时间9月5日,在2025美网轮椅网球女双决赛中,中国组合李晓辉/王紫莹在第二盘1-5落后的不利局面下顽强追击,以6-4、7-6(4)战胜跨国组合朱珍珍/德格鲁特,成功夺冠。这是两人继今年澳网、温网之后,第三次收获大满贯轮椅网球女双冠军。(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山东快书演员王瑛迪:学好老一辈艺德 让曲艺薪火相传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6日讯 近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山东快书优秀节目展演在临清东宛园举行。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全国各地的50多名快书名家与新秀,带来了《海岛真情》《沂蒙红》《一件军大衣》《巧闯北七家》等30多个节目。“我这次参加展演的
  • 刘强东时隔18年再办网友见面会,邀请网友喝茅台、“把酒言欢”
    安徽商报2025-09-05 18:11:109月5日,京东黑板报发布《这是一封来自东哥的邀请函》。据文中介绍,在2007年,刘强东组织了第一届“网友见面会”。 京东表示:时隔近20年的今天,换种方式,重启“用户见面会”!9月16日,“品酒会”首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届时刘强东将亲临现场,邀请网友品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00后”台青大陆考古 “对话”五千年文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5 21:13:00    

中新网济南6月25日电 题:“00后”台青大陆考古 “对话”五千年文明

中新网记者 赵晓 王峰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在读研究生潘志威最近热盼暑期的到来,只为再次走进济南章丘那片田野,在距今5000多年的焦家遗址上溯源历史、解码文明。

潘志威在焦家遗址的探方内刮面。(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潘志威出生于台湾东北部的小城宜兰,自幼跟随父母在大陆求学生活,读书时十分痴迷春秋、三国等各朝历史。怀揣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他于2020年考入山东大学,彼时就读于历史文化学院,理想专业方向是中国史或世界史。

但大二专业分流,潘志威没能如愿与历史“续缘”,意外邂逅考古专业。“起初心里有些失望,觉得考古难学,也提不起兴趣。”潘志威经历了一段迷茫期。正当找不到学习方向时,一次焦家遗址田野考古实习,让他对考古专业的看法和态度翻然改观。

潘志威在学校文史楼借阅考古文献。赵晓 摄

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在考古人员连续多年的发掘下,揭露出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大型墓葬等,并出土大量礼仪用具。这里也是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的实习基地。

勘探、布方、发掘、清理、记录……在学院老师手把手指导下,潘志威从大三开始参与焦家遗址发掘工作,学习全流程的技能,“第一次去就爱上了工地,在实践中逐渐理解课堂上那些抽象的知识点,就像突然打通任督二脉,发现考古特别有意思”。

“比如书上提到古人的墓葬规格不一,但看完脑海中没有具体概念。而实地发掘会发现高等级墓葬有棺有椁,出土陪葬品成组且摆放有规律;小型墓葬可能只有一两件陶器。这种差异很直观。”潘志威说,在现场,遗址分区也非常清晰,有的区域全是高规格大墓,有的则是平民小墓。

尽管野外作业长期“吃土”,夏热冬寒,条件艰苦,但潘志威每次去了,都舍不得走。“在工地上能更专注地做事,探索未知,没有任何干扰。当挖完一个探方,看到出土的遗迹和器物,那种满足感难以言表,是在校内学习感受不到的。”

令潘志威记忆犹新的是,一次,他和考古队员王诗棋、宋嘉璐在焦家遗址合作发掘一座大型房址,遗址横跨三个探方。“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讨论它的性质,绘制基槽图,判断房屋是连间还是独立结构,最终确定它是三间式房屋。”潘志威回忆道,虽然那次没有出土珍贵器物,但完整揭露房屋结构的那一刻,成就感已然溢满。

在潘志威看来,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团队协作性强。一路走来,他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回想本科学习期间,自己常问一些简单的‘傻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地详细解答,甚至延伸更多知识点。学长学姐总带我们一起学习,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

潘志威在学校陶瓷器考古实验室使用研磨器。赵晓 摄

与考古结缘四载,潘志威认为自己仍是“新手”,需要经过更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一开始在考古现场只想揭露遗址全貌,看到的都是表象。后来我的导师王芬教授引导我思考背后的问题,比如古人为何在此建房、陪葬品因何这样摆放、区域之间有何联系。越深挖,发现学问越多。”

一次次向下探索,与古遗址“对话”,潘志威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像夯土墙工艺、陶器烧制技艺,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有的甚至难以复刻”。

潘志威每次回台湾,常有亲戚朋友和同龄人向他了解“神秘”的考古学。“很多人看过《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题材小说,好奇大陆真实的考古现场是不是和书中写的一样。我会用自己真实的学习经历向他们解释考古的科学性、严谨性、重要性,和‘盗墓挖宝’的性质截然不同。”

潘志威坦言,很多台湾同胞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大陆,但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只有亲身抵达,才能认识和感受真实的大陆。

未来,潘志威希望有机会进入考古研究院工作,专门从事田野考古,继续享受实地发掘的过程。“我慢慢发现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再现了历史场景,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完)

相关文章
  • 赖清德望用“大换血”救民调?吴子嘉:没可能,大势已去
    发布日期: 2025-09-05 10:0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图片来源:台湾“中天新闻网”)中国台湾网9月5日援引台湾“中天新闻网”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面临执政以来的重大危机,“大罢免”失利后民调持续下滑,他想用重组行政团队、党团来拉回岛内民心。不过,台湾“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直言,“赖清德已完全没有翻转的可
  • 创新形式让“开学第一课”化身“历史公开课”
    发布日期: 2025-09-02 05:07:00
    新华社沈阳9月1日电 (记者于也童)“同学们好!我是马继志,我的爷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爷爷叫杨靖宇而我姓马?这要从1928年的春天说起……”“我是张卓亚,1946年3月9日,我的父亲李兆麟为国捐躯!那时的我刚满一周岁……”8月31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以全媒体直播的方式在
  • 走进红色地标,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干部重温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日期: 2025-08-28 21:5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何婧 通讯员 顾蝶)红色书香里触摸历史脉动,革命旧址前聆听初心回响。8月28日下午,江汉区唐家墩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等十余人走进复建开放的长江书店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在沉浸式体验与实地参观中,接受了一场鲜活而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党史学
  • 青海省博物馆 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 七月以来日均上万人次
    发布日期: 2025-08-25 03:34:00
    本报讯 (记者 倪晓颖) 今年以来,青海省博物馆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尤其是暑期(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达万人以上,7月1日至8月20日,参观人数达41万人次。省博物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客流高峰特点,针对性推出系列优化举措,从客流调控、便民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力,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让游客
  • “城市+”公开课开讲!带你揭开地图里的长沙故事与智慧未来
    发布日期: 2025-08-24 14:21:00
    红网时刻新闻8月24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刘菁菁)8月24日,在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来临之际,一场以“图说长沙·智绘星城——地图编制的奥秘”为主题的“城市+”公开课在长沙规划展示馆开讲。知名历史地图专家、测绘工程师联袂登台,通过科普解读与互动体验,带领市民触摸地图背后的科技温度与历史厚度。古人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