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果冻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果冻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果冻市场规模突破310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14.8%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30年有望达到650亿元。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场景拓展以及产品创新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消费场景日益多元
《报告》指出,我国果冻市场规模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消费群体的代际重构。传统印象中以儿童为主要群体的果冻消费市场,如今已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消费群体格局。18—35岁年轻群体在果冻消费中的占比呈增长趋势(达59%),其中女性群体贡献了53%的销售额。这一群体追求时尚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对果冻的口味、包装等方面有较高需求,且更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和情感价值,推动了业内品牌在相关方面不断创新。同时,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果冻消费增速也相对较快。针对中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研发的无蔗糖、高纤维、添加钙铁锌等营养成分的果冻产品应运而生,进一步拓展了果冻的消费市场边界。
与此同时,果冻的消费场景也正在经历裂变式拓展,从传统的儿童零食场景向多领域渗透。在运动场景中,可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电解质果冻受到健身人群的欢迎;在办公场景中,提神醒脑、食用便捷的咖啡风味果冻成为人们的下午茶选择之一。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果冻行业的健康化与功能化趋势日益显著。企业纷纷加大在天然原料、功能性成分与减糖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除了常见的添加益生菌、胶原蛋白肽等成分的果冻,针对特殊人群和特定需求的功能型果冻也在不断涌现。例如,针对儿童的DHA强化型果冻,以及添加母乳低聚糖(HMO)、γ-氨基丁酸(GABA)等前沿功能性成分的果冻。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提升了果冻的健康属性,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报告》提到,技术与生产工艺的革新是推动果冻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原料创新方面,企业通过与果农合作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保障水果原料的新鲜度与品质,同时加大对新鲜水果、植物提取物等天然原料的采购比例,减少人工香精与色素的使用。在果冻生产中,智能化生产线与低温杀菌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果冻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增强了产品的口感与安全性;生物酶解技术使果冻的果汁含量从传统的15%提升至40%;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天然代糖的广泛应用,使果冻的含糖量降低了70%以上;3D打印技术使果冻产品的造型更为丰富,满足了Z世代对“高颜值”的追求;微胶囊技术将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助力业内品牌开发出更多满足营养补充需求的产品。
此外,数字化技术对果冻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其在全产业链的渗透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精准营销和生产管理。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均安全可追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信任度得以提升。
渠道融合趋势显著
《报告》指出,在竞争格局上,我国果冻行业呈现出“头部集中+区域分散”的特征。喜之郎、亲亲食品、蜡笔小新等头部企业凭借品牌知名度、渠道控制力与研发实力占据主导地位,前五大品牌的总市场份额超60%。
头部企业通过全渠道布局、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巩固市场优势。喜之郎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商超+便利店”的全渠道布局拓展销售网络;通过推出健康属性较强的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大在IP联名与社交媒体营销领域的投入,塑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亲亲食品依托福建本地水果资源,打造区域性品牌,通过产品升级和渠道下沉实现差异化竞争,并加大在电商渠道的投入,拓展年轻消费群体。蜡笔小新聚焦儿童果冻市场,以趣味包装和天然原料吸引家长与儿童群体,同时布局功能性果冻领域,推出添加益生菌与维生素的产品。
中小型企业则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如专注于儿童果冻、功能性果冻或抹茶、榴莲等特定口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它们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形成各自的竞争壁垒。随着行业健康化、高端化、功能化转型的加速,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技术壁垒与资金压力。在渠道布局上,全渠道融合趋势日益显著,线上与线下渠道互相补充、协同发展。
在线上渠道方面,电商平台的份额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5年的39%。在直播电商与社区团购模式的推动下,果冻产品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大幅度提升。企业通过在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社交营销等活动,在品牌官方小程序与社群开展私域流量运营,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在线下渠道方面,虽然传统商超依然是果冻产品的重要销售场所,但量贩零食店、会员制商超等新兴渠道的增速更为显著。随着体验式消费的兴起,部分企业通过在线下商超、便利店开展试吃活动,设置互动装置,增强消费者粘性和品牌知名度。
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果冻企业也加快了国际化布局的步伐。头部企业通过改良配方推出本土化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果冻行业积极向绿色化转型。企业致力于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推广生物基塑料等可降解材料与轻量化设计。同时,优化生产流程以减少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链边界持续拓展
《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果冻行业将呈现出功能化、跨行业协同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跨界合作等趋势。
在果冻产品的生产中,功能性成分及食药物质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低GI果冻、高膳食纤维果冻、助眠果冻、护眼果冻等功能性产品将不断涌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零食需求。
果冻的产业链边界也将持续拓展,与多行业实现跨行业协同发展。在农业领域,果冻企业将与农业种植基地深度合作,打造从原料种植到果冻生产的全流程闭环,在确保水果原料品质和供应稳定性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文旅产业方面,果冻企业将加强与旅游景区、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果冻产品,为促进文旅消费贡献力量。
与生物科技、环保行业共享资源也将成为趋势,业内企业将着力开发可食用包装、农业废弃物转化等衍生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利用果冻生产过程中的水果废料提取天然色素或制作有机肥料,既可减少废弃物排放,又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在产业重构方面,果冻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形成“全产业链+全渠道”优势。企业有望通过收购生物科技公司、布局健康管理领域,构建起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服务的完整生态。
未来,果冻企业也有望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配方推荐系统,根据消费者的健康数据和口味偏好,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果冻产品。
我国果冻行业目前正处于向健康化、功能化、场景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全球化进程共同驱动着行业变革。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品牌建设和渠道深耕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未来,随着功能化、场景化的深入拓展以及产业重构的加速,果冻行业将展现出更强的发展活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