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放线、鱼鳞坑开挖、苗木栽植……4月29日,吕梁沿黄沟壑兴县段荒山荒坡造林与低效林改造工程施工现场,300余名建设者身着工装,手持铁锹穿梭在林间,奋力挥锹挖坑、扶苗培土、引水浇灌,干劲十足。一株株油松、侧柏幼苗在阳光下挺立,一排排鱼鳞坑点缀在沟壑纵横的沿黄土地上,逐渐织起一张“立体绿网”。
“项目位于黄河中游,地形沟壑纵横,苗木种植涉点多、分散广,荒山陡坡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周期长,克服恶劣地理条件,保证后期苗木成活率是我们着力攻克的工程重难点。”据中铁十七局五公司工程负责人高金明介绍,他们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科学绿化。
四五月份正值植树造林黄金时期,今年“五一”,他们锁定工期,将项目划分为5个工区,把5个劳务队、280名工人划分为20个小组,依托劳动竞赛全面掀起大干热潮。同时,围绕陡坡深沟等重点区域,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将安全生产与岗位责任清单相结合,动态跟踪施工全过程,高效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蓝天白云朵朵,梯田层层叠叠;坡上草木莽莽,山下黄河滔滔。施工一线,建设者按照既定施工方案进入“加速度”状态,马力全开。
“施工中,我们采用科技赋能造林,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荒山地形调查、防火监测和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收集,并通过载重30公斤的无人机在陡峭山坡实现‘空投’苗木,使施工效率达人工的10倍,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运苗难题。”项目总工程师陈志春表示。
改造工程主要为油松、侧柏、连翘、白皮松、五角枫和山桃苗木的栽植和养护,涉及两个乡镇22个自然村,包括2307个作业片区。工程实施后,新增林地面积15106.57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15.57%,水源涵养能力提升19.4%左右,有效优化地区生态系统结构。截至目前,土质鱼鳞坑完成开挖128万个,石质鱼鳞坑完成开挖40万个,栽植连翘15万棵、油松20万棵、侧柏5万棵,苗木栽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记者:张毅 刘婧)
来源:山西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