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树明/摄)
8月26日,2025“龙腾潇湘”中国传统龙舟赛(湖南·麻阳站)在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开幕。
来自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4省(市)的24支龙舟代表队齐聚锦江河畔,在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用铿锵鼓点和嘹亮号子诠释"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
这场盛会不止是速度与力量的角逐,更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温情故事:数百年前,麻阳外嫁女为娘家龙舟"上红"的动人传说,至今仍在锦江两岸代代相传。
今天的图片故事,就让我们循着鼓声,回到那个让文化与情感交织的起点……
(滕树明/摄)
故事的序章:从竞技到文化的温柔转身
当锦江的晨雾尚未散去,一队龙舟已在星光中逆流而上。这是几百年前的麻阳清晨:疲惫的桡手饥肠辘辘,却羞于讨要食物。直到一声呼喊划破寂静:“可有大树坪村的外嫁女?”顷刻间,岸上奔来几位苗家女儿,递上粽子凉茶,解下头巾系上龙舟。
一盘凉粽的温度,一缕红绸的鲜红,就此化作跨越千年的文化血脉,在2025年的赛场上继续沸腾。
图 | 许理伟(除署名图片外)
坐落在锦江环抱中的锦和镇,曾是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老县城(从元朝至1953年)。
1953年县城搬迁后,这里保留完好的古镇风貌使其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今,这里更是乡镇龙舟队奔赴赛场的必经之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昌阁乡的龙舟队。过去,他们需要肩扛龙舟翻山越岭来到锦和镇。虽然"村村通"工程拓宽了山路,但50米长的龙舟仍难以通过蜿蜒狭窄的锦江航道。今年,乡亲们推着"巨龙"沿354国道跋涉40公里,只为了兑现一场与龙舟的约定。
文昌阁乡的龙舟队在锦和镇江面上进行最后一次训练。
早上6点,文昌阁乡参加送龙舟的村民们在江边集结。
桡手、旗手、鼓乐队、啦啦队和后勤保障人员各自忙着出发前的准备。桡手们还特意在龙头上扎上饱实的谷穗,以体现“文昌有粮,麻阳不慌”的自豪。
当龙舟队行至桐油坡村,公路旁早已列队等候的几十位苗家妇女突然欢呼起来。
她们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外嫁女,手持娘家提前准备的稻穗,以“五谷丰登”的象征为龙舟助威。银饰叮当声中,稻穗在晨光里闪烁,成为连接娘家与女儿的情感纽带。
外嫁女们手持娘家回赠的象征着“五谷丰登”的稻穗为娘家龙舟加油、助威。
龙舟队进入咸池坳镇时,街道两侧站满了举着红旗的村民,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形成“夹道欢迎”的热闹场面。
当地人将“赢”读作“yáng(羊)”,特意准备了一头系着红绸的活羊送给龙舟队。这头羊不仅是美食,更暗藏“娘家必胜(羊)”的谐音寓意,承载着乡亲们对龙舟队的殷切期盼。
“早也盼,晚也盼,娘家的龙舟终于来到面前!”一位从外地赶回的外嫁女激动地说。
从竞技的激情到传说的温情,从千年古镇到当代盛会,麻阳龙舟赛用最鲜活的方式,让文化在鼓点与浪花中生生不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