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方向盘上裹着磨出油光的皮革套子,计价器沉默地亮着灯,车窗外是永不停歇的霓虹光影。从破晓时分到夜间凌晨,出租车司机蜷缩在狭小的驾驶座里,握紧的不仅是方向,更是生活的重量。
而曾经需扬手等待的出租车,如今似乎“随到随上”——在一个周末晚上的广州塔广场门口,五辆出租车亮着空车灯排成直线,司机郭叔盯着商场出口的人流,等待乘客上前,他感叹:“现在车好打了,可司机等客时间翻了倍。”
周末晚上,广州塔广场外,出租车排队候客
这并非个例。一个工作日的晚高峰,天空下着雨,广州地铁科韵路站外聚集着四五辆出租车等客,十分钟内,仅有一位乘客急匆匆地拉开出租车的车门。从地铁口出来的人们,更多地走向停在路边的“电鸡”,或等待已预约的网约车。固定场所“趴活”本是巡游出租车应对客流变化的弹性策略,眼下却渐成常态。
6月30日,广州巡游出租车浮动运价机制实施满半年,下半年浮动运价标准“官宣”不变(高峰时段上浮10%,平峰时段下浮10%)。也是在上月,广州集中招聘出租车司机逾千名,接下来预计还将继续增招。
订单减少,营收下降,人员流失,出租车行业正驶在十字路口。困与变之间,的哥的姐们重新找寻着生存之道。
工作日晚高峰,地铁科韵路站外聚集着多辆出租车等客
排队“趴活”渐成常态
下午4时,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在广州南站西广场的出租车通道内,通往广州城区方向、番禺南沙方向、佛山市方向的三条车道上停满了出租车,车头灯整齐排列成线,候客区内却只有零星乘客;佛山市方向的车道中,半小时仅来了一位乘客,有司机熄了火下车,与其他同行闲聊。
从业八年的司机李哥耐心地在广州城区方向的通道内等待,他一早7时进入广州南站的调度中心排队,直到11时才被放入接客区。“每天近百辆车在这排队,像流水线一样分批放行。这样下来,一天只能接一两趟。”李哥有些无奈。
另一边,在广州南站东广场的网约车上车处,20多辆网约车正依次驶入接客区,10分钟内约有15组乘客陆续上车。
这是广州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在枢纽站点的日常“交锋”。
工作日白天,广州南站出租车通道内的出租车
对此,李哥习以为常。“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高铁站、机场等枢纽站点是‘保底选项’。”李哥说,他是跑广州城区方向的,从广州南站出来,最近的订单是去海珠区,车费也有60元以上。“路上巡游两小时可能没单,南站至少能有长途客,路途越远赚得越多。”
“哪里有人流就往哪里钻。”这对成师傅来说已变成生存之道。周末晚上8时,在天环广场出租车上落客区旁,成师傅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敲出节奏,寻思着是等是走。“以前到这就有客人招手,现在等半小时都难见(上前打车的)人影。这里不方便久停,我一般停5分钟就会走。”同样,郭师傅也经常在天河商圈附近绕圈巡游,“拉客得看运气,大多时候半小时左右才有一单”。
类似场景在全国上演。有媒体报道,在深圳,下午5时的深业上城商场门口、晚上8时的COCO Park门口,均可看到多辆出租车静候乘客;全国各地的小区、医院、写字楼、地铁站外,列队“趴活”景象比比皆是。如今,“等待”似乎成了出租车司机的必修课。
收入下降,司机流失
巡游出租车司机等客时间长,伴随的是收入明显下降。有司机坦言:“以前每天收入有六七百元,现在运气好能有四百元,一般只有两三百元。”广深两地的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巡游出租车的订单量和营收额均有所下降。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下半年,广州市巡游车单车日均营收约630.64元,巡游车总订单量环比下降11.74%,单车日均营收环比下降8.82%;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披露,2024年7月至12月,全市巡游车单车日均营收696.83元,较2024年上半年,巡游车业务量环比下降7.22%,营收环比下降10.20%。
同时,巡游出租车在岗驾驶员人数也在减少。截至2024年12月底,广州共有巡游车15907辆、在岗驾驶员29208人,较2024年6月底,巡游车减少2457辆,在岗驾驶员减少2419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共有巡游车21524辆、驾驶员32361人,较2024年6月底,巡游车驾驶员减少822人。
与之相反,尽管各地网约车市场已近饱和,但其市场规模仍在扩大。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监测,截至2025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8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5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70亿单,环比增长5.9%。广州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在穗注册网约车驾驶员约17.70万人,日均活跃网约车驾驶员约9.87万人;相比3月,注册网约车驾驶员人数增加约0.58万人,日均活跃网约车驾驶员增加约0.42万人。
有行业人士指出:“通过近十年的发展,网约车平台培养了用户的出行习惯,且用户认知工作做得好。”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消费者主要打车方式的调查中,14.59%的消费者选择线下拦出租车,47.02%的消费者选择线上打车(含出租车),38.39%的消费者表示两者皆为主要打车方式。
艾媒咨询认为,“统一的服务以及更高的品牌认知使得网约车平台获得超半数消费者的青睐。一些网约车平台通过营销和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行业困境下的变与守
传统出租车早已驶上转型之路。近年来,行业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渐构建市场化机制。今年6月,广州如约出行科技集团举办大型线下集中招聘会,现场汇聚了如约、白云、广骏三家国企出租车品牌,提供出租车司机岗位逾千个,续约可享受最高6000元的补贴。
“我们在‘留’和‘招’二字上着力,‘留’字是面向老司机,最高优惠可达6000元;‘招’字是面向新员工,定制‘以老带新’拉新奖。”如约出行集团招募中心副经理朱炳勤表示。
在巡网融合方面,专属广州市巡游出租车的平台——“如约出行”自2023年12月上线,以“巡游”为主要运营模式,以“网约”平台为辅助工具,乘客既可扬手打车、电话召车,也可一键约车、扫码用车;价格方面,广州对巡游车运价机制进行了优化,今年起采取“基准运价±浮动幅度”模式,高峰时段基准运价上浮10%,平峰时段基准运价下浮10%,以增强价格灵活性。
对于巡游出租车在枢纽站点候客时间过长的问题,部分交通站场已着手破解。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短途出租车保障服务队已成立一年多。自2024年春运期间正式组建以来,这支24小时运营的短途出租车服务队,为白云区、花都区和机场范围内的乘客服务,通过优化车辆分区域营运措施和乘客候车流程,建立运力动态调派机制,确保高峰期运力充足,避免谷峰期运力浪费,迄今已完成保障服务超过68万车次。
更多的出租车司机选择在车流中坚守。暮色渐浓,李哥的出租车仍亮着空车灯在广州南站等待,同行陆续转行送外卖、开货车,他坚持每天凌晨6时出车。
当网约车重构出行生态,出租车的监控镜头里,仍记录着阿婆们摸索着递出的现金、加班族疲惫却信任的眼神、来穗游客第一次看见广州塔时的惊叹。或许正如的哥成叔所说,“只要有人还在街头挥手,我们就能开得动,这不仅是谋生,更是让这座城市知道,总有人在路灯下等着送你回家。”
2025年7月4日 羊城晚报 A4版
文、图、视频|记者 严艺文 实习生 李彦彤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