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北京直面回龙观、天通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北京市发改委近日透露,两轮“回天行动计划”落地实施240余个重点项目,大力补齐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民生短板,组织居民、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持续探索“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实践,昔日的“睡城”“堵城”向宜居、活力、幸福之城蝶变升级。
具体来看——
“回天有教”补短增优,累计增加学位22000余个、普惠制幼儿园42家,先后引入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17所名校名园,与西城、海淀等市属优质学校“手拉手”结对共建,实现回天居民家门口“上名校”。
“回天有医”筑基强能,新建积水潭、清华长庚二期等三甲医院,新增床位1900余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六街一镇”全覆盖,医疗设施便利度显著提升。
“回天有乐”丰富多彩,新增文体设施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成为京北运动休闲新地标。
“回天有路”畅联提效,“一横一纵”“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基本成型;建成了林萃路、科星路等重要道路,实施北清路、安立路等快速化改造,打通龙域环路等十余条断头路,通勤效率显著提升;轨道交通从4条线路、12座站点,提升至6条线路、20座站点,公共出行更加便利;优化调整60余条公交线路,实现“最后一公里”接驳全覆盖;开通了国内首条通勤用自行车专用路,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回天有绿”织网成荫,建成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二三期、回龙观生态休闲公园等17处公园,增加公园绿地面积408公顷;见缝插针织补社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打造“天通项链”滨水空间,实现推窗见景、身边有绿;42公里骑行绿道基本贯通,形成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
“回天有序”纵深推进,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60万平方米;多措并举缓解居民停车难题,增加停车位2万余个;压茬推进100余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迭代创新垃圾楼、锅炉房等低效闲置空间更新利用路径。
“回天有购”扩容升级,实施龙域、龙泽、龙德三大商圈改造提升,建成投用超极合生汇等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动态织补提升便民服务网点140余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
“回天有业”释放红利,持续擦亮“回+”双创社区品牌,累计投用AI加速中心、龙域中心等双创载体24家,吸引入驻项目团队1700余个、从业人员2.8万人;紧抓双城联动和“两区”建设机遇,推进落地小米智慧工厂等重大产业项目,集聚中信科移动等一批高精尖企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曹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