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文章
  • 甘井子区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培训
    为强化春季火灾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3月21日,区委组织部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消防应急”专题培训。 按照“大力支持业务骨干走上讲台”的工作要求,本次培训邀请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分别以《防救结合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
  • 续航灭霸来了!7300mAh大电池+90W快充,月底发!
    近日,vivo Y300 Pro+ 配置被曝光了。此前 Y300 系列凭借出色续航与亲民价格已积累不少好口碑。Y300 Pro+的配置从处理器性能提升到影像优化,可以说是亮点十足。小雷先带大家看看外观。Y300 Pro+ 延续了前代 Y300 Pro 的全等深微四曲屏,配备 6.77 英寸屏幕,具备
  • 《落子未来》!大连新势力崛起
    今晚8点大连新闻综合频道,锁定系列纪录片《落子未来》第三集《引智聚企》,带您走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和极具创新发展潜质的瞪羚企业,了解大连创新矩阵的重要力量,解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看这片科创热土如何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卷绘就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蓝图全球独角兽——不同“钒”响位于
  • 今日开票!2025 中超大连英博主场首战在即,燃爆梭鱼湾!
    来源: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甘井子文旅▼▼
最新文章
  • 房东一个举动,火灾中全员逃生!就靠这道“救命墙”
    8月29日9时许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一商住一体自建房发生火情消防救援人员到场时发现楼上住户已全部安全逃生根据现场情况消防救援人员对火势展开扑救仅用2分钟明火被彻底扑灭# 现场过火情况起火点位于一楼配电室初步调查火灾系电气线路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周围堆放的纸箱、塑料凳等可燃物所致# 一堵墙,立大功但值得庆幸
  • 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节目单在这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公文汇网发布了文艺晚会节目单:(来源:大公文汇网)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一图看懂|盘点首次亮相阅兵的高超声速导弹
    澎湃新闻2025-09-03 19:49:28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彭玉洁 近年来,高超声速武器成为世界多国军事战略及前沿技术装备发展博弈新焦点。央视新闻报道称,此次展示的高超声速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是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型杀手锏武器。本 期 编 辑 邹姗
  • 洛阳日报社队喜获一等奖!洛阳十五运会羽毛球赛收拍
      经过近一周的角逐,洛阳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七届全民健身大会羽毛球比赛圆满结束,洛阳日报社队喜获市直机关组一等奖和道德风尚奖。  本次比赛分为青少年组(含甲、乙、丙三个年龄段)、社会组(含常青、青壮两个年龄段)和市直机关组三大组别,共设22个小项,吸引了来自全市533名选手参加。经过一周共841场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步到“胃”!山西这道美食不嚼直接咽?网友:太丝滑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1:15:00    

最近,社交平台有网友发布了一条视频,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网友开玩笑称:“这是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舌头:啥玩意过去了?牙齿:不造啊。喉咙:我感觉呲溜一下。胃:上面的就不能嚼一下吗?

没错,这个让“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就是我们山西的黄糕!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糕有多“黏人”?

嚼着嚼着嘴巴就被“黏住不放”了

黄糕,一种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广为流传的传统美食,在这里只需花几块,便能享得一大盘金黄诱人的黄糕。

夹一小块黄糕入口,其扎实、筋道的质地瞬间充盈口腔,微苦中带着几分香甜。

这种糕,由蒸熟的黍(黄米)面揉制而成。黍,是位列五谷的古老主粮,不同于常被用来熬粥的“稷”(即“小米”或“黏米”),黍面黏性极高,造就了黄糕扎实“硬核”的口感与风味。


别看黄糕外表朴实,其实暗藏着山西的饮食智慧。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黄糕的制作过程被称为“搋糕”或“揣糕”,是一项既费力又讲究技巧的工作。

首先,将黄米面用温水和成湿块状,用手抓一把能成团且又可松散开,像沙子状。

接着,将和好的面撒入蒸笼中,均匀铺开,大火蒸熟。蒸熟后,迅速将糕取出,放入盆中,此时要用手蘸凉水,趁热使劲揉搓,反复捣按、叠折和搋揉,直至其表面光滑、质地筋道。

最后,在成型的黄糕表面擦上一层油,以防止干皮,增加风味。

图源:央视一套

然而,黄糕的魅力其实在于它的“黏性”,若不小心多嚼几下,便会越嚼越粘,嘴中如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搅拌机”嘴中仿佛陷入了一场黏稠的“拉锯战”。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当你嚼吧嚼吧,好不容易咽下一块黄糕,摸着肌肉发酸的腮帮子问一个山西人到底是怎么吃黄糕。

那他可能会告诉你一个成语——“囫囵吞枣”:夹一块糕,在菜汤里一蘸,放嘴里稍微一嚼,品一品粮食的清香,一口闷掉,只听得胃里“咕咚”一声,马上踏实起来。

别管啥菜,

往黄糕上一浇就对了!

黄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刚柔并济的食用之道。当地人巧妙利用各种浓香配菜,让金黄筋道的糕体裹上顺滑外衣,入口时外软内韧,形成绝妙层次。

虽然看似简单却暗藏智慧的搭配,但保留了黄糕的本真风味,又让每一口都充满惊喜。

图源:央视一套

黄糕+炖鸡肉

黄糕的最佳搭档是炖肉,“黄糕泡肉,吃个没够”,便是最好的明证。炖肉,可以是炖鸡肉、炖五花肉、炖排骨,也可以是炖羊肉、炖牛肉。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要数“炖鸡肉素糕”。

制作时,选散养的土鸡,将鸡肉切块焯水,进行小火慢炖。在炖制的过程中,将煮熟的鸡蛋拉几个小口放入肉锅中同煮。最后汤汁红亮浓稠,鸡肉软烂,鸡蛋也成了肉色。

吃素糕时,舀几小勺肉汤,将鸡蛋夹开放在肉汤里,用筷子夹下一小素糕,将糕在肉汤里“打个滚儿”,吞而食之,美味至极,爽快至极。用山西当地民谚来说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说的是糕不细嚼,整块滑喉,豪气顿生。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黄糕+大烩菜

黄糕搭配大烩菜,是许多“糕手”的最爱。在吃的时候,会把黄糕掰成小块,浸进滚热的大烩菜里。

糕体金黄,外筋内软,吸饱汤汁后仍带嚼劲;土豆、白菜、茄子、豆腐、粉条皆炖得软烂,五花肉的油脂与菜香交融,汤汁浓而微黏。

一口下去,糕面先滑后弹,菜味咸鲜回甘,肉香在齿间游走,热流直抵胃底。再添一勺辣椒油,辣意蹿升,却掩不住原本的醇厚。吃得兴起,糕尽汤余,用勺刮碗,连最后一滴浓汁也不放过,堪称人间至味。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黄糕+鸡蛋

黄糕还有一个黄金搭档是鸡蛋,被称之为“鸡蛋碰糕”。鸡蛋可以是炒鸡蛋,也可以是煮鸡蛋。

如果是炒鸡蛋不能炒得太老,否则无法“碰”糕。嫩滑稀软的炒鸡蛋,散发着浓浓的胡麻油的香味,夹一块糕,在炒鸡蛋中“碰”几下,别有风味。

“鸡蛋碰糕”的灵魂吃法当是煮鸡蛋,将切好的白煮蛋调上酱油醋料汁,一口下去,尽显山西“醋老醯儿”的本色。蛋黄吸了料汁变得更加绵软,与蛋清搅拌均匀,再与糕“碰撞”,便成为又一道美味。

黄糕也可七十二变?

若觉得粗犷豪迈的生吞黄糕太过硬核,那么山西人早已为这份美味准备了更巧妙的打开方式。让这块看似朴实的黄糕,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

黄米油糕

油糕无论是日常餐桌还是年节庆典,它都稳稳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这款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碳水,其精髓在于胡麻油。在胡麻油浸润下的油糕,披上了一层“金黄外衣”,并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香气。

如果说素糕是呈现食材本真之味,那么油糕堪称面点界的“百变面孔”:包裹红豆沙、枣泥则化作甜蜜诱人的馅心油糕;填入时蔬或素馅又能变身为咸香可口的菜糕

以及拥有独特制作技艺的当属泡泡油糕,热油一响,面胚旋即鼓胀成轻盈球壳,薄壁中空,酥松透光,入口即碎。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实片糕

蒸好的黄糕趁热切片炸制,便是实片糕。在不同时间段吃实片糕,就细分出很多讲究。

出油锅的“现糕”最为惊艳,金黄酥脆的外壳包裹着软糯的内芯,热油激发的香气扑鼻而来。稍待一两个小时,便化作“围糕”的温润口感,外皮回软却不失韧性,内里更显绵密。

如果吃不完,第二天再撒上白糖熘制或油煎,糕体吸足糖分,入口即化,甜香在唇齿间流转,别有一番风味。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自晋北一路向南,山西还有很多黄米糕点:黄米蒸枣糕,颜色喜庆,最适合搭配喜宴;年节桌上,总是少不了油炸红豆糕……

而这些用黄米制成的各色糕点,对于山西人不只是填饱肚子的粮食,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他们搬家要吃糕,过年要吃糕,喜事更要吃糕……“糕”与“高”同音,也有着“步步糕升”的吉祥寓意。

所以啊,千万别被黄糕的“黏性”吓到,学山西人豪迈地来一句:“管它黏不黏,吃就完了!”毕竟,这份美味里,藏着的可是山西人滚烫的生活热情。

#今日话题#

你是如何吃黄糕的

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相关文章
  • 两大展览亮相山西省图书馆
    发布日期: 2025-07-24 09:17:00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轶琼)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承办的“山河经纬·红色印迹——馆藏革命根据地地图特展”“文献里的山西抗战展”于7月23日在山西省图书馆第一展厅开展。  “山河经纬·红色印迹——馆藏革命根据地地图特展”,
  • “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丨在金色的时光里,勇闯成都人的“书”适圈!
    发布日期: 2025-07-23 14:06:00
    开栏语:在成都,无需远行,放眼瞭望就可以进行一场原地的旅行。从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水脉,到杜甫笔下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从陆游“二十里中香不断”的梅花驿道,到宋祁笔下“万花如绣翠拂首”的园林盛景——被山水偏爱的成都,用三千年时光将自然写进城市经脉,让生态美学在街巷阡陌间自在呼吸。城中星罗棋布的园林坊
  • 一步到“胃”!山西这道美食不嚼直接咽?网友:太丝滑了~
    发布日期: 2025-07-14 11:15:00
    最近,社交平台有网友发布了一条视频,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网友开玩笑称:“这是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舌头:啥玩意过去了?牙齿:不造啊。喉咙:我感觉呲溜一下。胃:上面的就不能嚼一下吗?”没错,这个让“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就是我们山西的黄糕!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黄糕有多“黏人”?嚼着嚼着嘴巴就被“黏
  • 表里山河是山西!
    发布日期: 2025-07-08 14:27:00
    如果你没来过山西该怎样为你描述?山西很“土”是巍巍太行绵延不绝的土是滔滔黄河携卷而下的土是方言里保留着古汉语音韵的“土”是洪洞大槐树下故乡的土是积淀着中华文脉的土踩过山西的土才懂得生命的厚度你好,山西!山川多姿 风光壮丽东傍太行,西临黄河勾勒出地理的轮廓县县有山,无县不山连绵起伏的山地占了山西面积的
  • 山西向58个“三区”县选派科技特派员
    发布日期: 2025-06-21 17:12:00
    省科技厅近日下发通知,2025年我省向58个“三区”县选派科技特派员889名。通知指出,我省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涉农单位农业领域科技人员组建科技特派团。按全省58个“三区”县数分配,每县1个,共组建58个科技特派团,选派科技特派员889名。其中,10个已脱贫深度贫困县每个科技特派团由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