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作出系统部署,要求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深刻认识消费提质升级的主要内涵,准确把握我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对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消费提质升级的主要内涵
消费提质升级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又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真实效用水平是否真正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效惠及于民。消费提质升级不仅是需求侧收入水平提升的结果,也是供给侧技术创新的结果,其本质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消费内容递进升级。消费提质升级反映的是居民消费需求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富足、从单一功能向多元价值转变,表现为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品质提升。在消费支出结构上,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居民消费梯次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这种变化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度契合,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基础生存”到“生态健康”“社会归属”“自我实现”的梯次升级。在消费品质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是对产品功能、服务体验、文化内涵等全方位的需求升级。
消费方式不断革新。消费提质升级的深层逻辑在于打破传统供需的单向传导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内容的递进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促进供需更加高效匹配,带动消费方式不断革新。近年来,以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加速发展,在“互联网+实体商店”方式的基础上,提升为“产品基地+数字平台+物流配送”方式,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多渠道融合互动发展,不仅使优质产品更低成本、更便捷触达消费者,也丰富了消费场景,引领消费模式更新。同时,科技赋能还通过大数据构建消费者画像,推动用户直连制造(C2M)定制化生产,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供给,带动消费方式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消费理念更加成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消费理念更加成熟,突出表现在消费决策、消费文化、消费者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消费决策更加理性,消费者从炫耀性消费向策略性消费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买更多”“买更贵”,更多转向“买得对”。消费文化更加自信,消费者在文化认同、价值选择上对国内品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表现出更强的信心与偏好。消费者社会责任觉醒,在消费决策中消费者更加关注商品服务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并通过消费行为推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动消费扶贫、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快速发展。
准确把握我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
当前我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明显,呈现多维度、多层次、动态演进的特征。
商品消费品质不断提升。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由2012年的33%下降到2024年的29.8%,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已处于小于30%的富裕阶段,同时食品消费内部结构更加优化,肉、蛋、奶类消费量不断增加。大宗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千人汽车保有量由2012年的89辆提高到2024年的250辆,其中代表汽车消费升级方向的SUV占乘用车销量比重由2012年的14.3%提高到2024年的49.4%。居住类消费显著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40平方米,家用电器、装修装潢等消费快速发展。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3万美元,进入物质型消费社会向服务型消费社会跨越的关键时期,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更多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近年来,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商品消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发展型、享受型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趋于上升,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到46.1%。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需求快速增长,家政、养老、教育、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成为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极大丰富了消费内容,智能化产品逐步延伸至生活、办公、出行、娱乐、学习等众多领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消费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数字消费发展较快,品牌直播、知识型直播、内容型直播等直播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网络零售、直播电商等逐步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健康、绿色消费理念渐成主流,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以多元形态渗透人们的生活,改变日常消费习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日渐成熟,在消费端的应用或将进一步加快,智能、绿色、健康等消费场景的创新拓展将成为消费发展新热点。
体现文化自信的国货消费方兴未艾。近年来,“国货”“国潮”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时尚新颖的本土电子产品,到高性价比的美妆个护民族品牌,再到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等,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消费热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半年在网上购买过国货产品的用户占网购总体用户的比例达58.3%,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持续增强。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4国货消费观察》显示,近一年京东搜索热度TOP100品牌中“国品”占比持续超过70%,90后及00后的年轻消费者国货消费金额占比超60%。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国货”“国潮”消费新增长点将不断形成,构成消费发展的新动力。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路径
适应居民消费提质升级趋势,需要把支持政策和改革举措协同起来,精准发力、统筹施策,采取更有效的促消费政策,贯通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链条。
千方百计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收入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关键。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完善就业公共服务,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受“关税战”冲击较大行业群体转岗就业,稳定就业基本盘。研究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专项扣除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允许以家庭为单位汇算清缴,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逐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兜底保障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大力增加服务消费供给。服务消费是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主要方向,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新增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重点增加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支出,特别是加大农村地区、进城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支出。
促进商品消费升级。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根据居民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动态调整,逐步将更多升级型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适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趋势,健全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逐步降低消费外流比较严重、人民群众需求较大的消费品的进口关税,扩大中高端消费品进口。
持续支持国货消费。支持企业开发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国货商品和服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赋能千行百业、浸润千家万户。加强国货品牌建设,在发挥中华老字号和驰名商标对国货及服务消费牵引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大对优势特色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国家品牌,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完善国货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切实保障国货产品质量和信誉。
积极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立足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顺应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趋势,鼓励企业强化创新,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消费需求。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品质电商。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低空旅游观光、飞行体验、赛事运动等低空消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释放自动驾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消费潜力。把握健康、绿色消费趋势,加大中医养生、体育健身等消费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释放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潜力。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