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已连续17年夺得这一殊荣。
“17连”的含金量,首先体现在评选机制的严谨刻度中。“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作为新华社主导的权威评选,其核心在于“民声”与“专业”的双重校准:一方面,大规模民生调查深入街头巷尾,从“家门口有没有便利的菜市场”到“孩子上学是否省心”,每一个数据都映照着市民真实的生活体感;另一方面,专家评审团队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专业维度层层把关,确保荣誉不仅是“群众觉得好”,更是“发展可持续”。“百姓口碑+专家评审”的双重认证,让长沙的幸福答卷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这份跨越17年的荣誉,源于民调数据中市民发自内心的满意度,来自专家评审笔下对城市治理的深度认可,更承载着长沙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维坐标中,为千万人编织幸福图景的坚定实践。
幸福的底气从何而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座给出了答案。长沙深谙“发展是最大的民生”,锚定“三高四新”蓝图深耕产业沃土: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撑起全球行业标杆,5家企业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让“长沙制造”成为城市硬实力的代名词;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蹄疾步稳,3.3%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催生众多“首字号”成果,315万人才的汇聚让创新活力奔涌不息;中非经贸博览会、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平台搭建起开放桥梁,231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圈”,让城市发展的舞台越扩越大。1.5万亿元GDP的背后,是产业兴、创新活、开放强的生动实践,更是支撑幸福生活的“硬脊梁”。
幸福的成色,更写在高品质生活的细腻肌理中。长沙的幸福,是“城在山水间”的诗意——岳麓山的层林尽染、湘江水的碧波荡漾、橘子洲的风华正茂、74公里湘江岸线串起的“百里画廊”,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文化润心田”的厚重——三千年城址不变的历史文脉中,78.5万件文物诉说过往,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茶颜悦色等新消费IP绽放现代活力,历史与当下在这里交融共生;是“烟火暖人心”的鲜活——五一商圈的霓虹闪烁、坡子街的美食飘香,夜间经济的蓬勃生机让城市夜晚有了温度,“网红城市”的热度背后,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知。
而高效能治理,则为这份幸福装上了“强力引擎”。长沙的治理智慧,在于既顾“大民生”也抓“小细节”:建设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关爱型城市,让全龄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3所“985”高校、10所三甲医院、全国特大城市最低的房价收入比,让“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从口号变为现实。更在于既增“安全感”又提“便捷度”:十大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城市运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织密城市安全防护网;“城市超级大脑”赋能52个部门,让数字技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刚柔并济”的治理,让城市既有“硬核”保障、又有“柔性”温度。
长沙的幸福感,是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是山水交融的生活环境,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民生保障,是每一位市民日常的“小确幸”。“17连”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以高品质生活涵养民心、以高效能治理护航前行,让这座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