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文章
  • 甘井子区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培训
    为强化春季火灾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3月21日,区委组织部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消防应急”专题培训。 按照“大力支持业务骨干走上讲台”的工作要求,本次培训邀请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分别以《防救结合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
  • 续航灭霸来了!7300mAh大电池+90W快充,月底发!
    近日,vivo Y300 Pro+ 配置被曝光了。此前 Y300 系列凭借出色续航与亲民价格已积累不少好口碑。Y300 Pro+的配置从处理器性能提升到影像优化,可以说是亮点十足。小雷先带大家看看外观。Y300 Pro+ 延续了前代 Y300 Pro 的全等深微四曲屏,配备 6.77 英寸屏幕,具备
  • 《落子未来》!大连新势力崛起
    今晚8点大连新闻综合频道,锁定系列纪录片《落子未来》第三集《引智聚企》,带您走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和极具创新发展潜质的瞪羚企业,了解大连创新矩阵的重要力量,解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看这片科创热土如何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卷绘就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蓝图全球独角兽——不同“钒”响位于
  • 今日开票!2025 中超大连英博主场首战在即,燃爆梭鱼湾!
    来源: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甘井子文旅▼▼
最新文章
  • 三花智控成年内港股第三大IPO;威孚高科1.72亿股B股将转H股|港交所早参
    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魏文艺|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NO.1 双林股份筹划港股上市7月18日,双林股份(SZ300100,股价45.90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双林股份表示,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关于本次发行上市
  • 刚刚!台风“韦帕”登陆!福建暴雨大暴雨
    【来源:今日晋安】刚刚!台风“韦帕”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中心已于今天(20日)下午5点50分前后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登陆后,“韦帕”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下午6点钟其中心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境内,就
  • 河北梆子小戏曲《血战瓦桥》在石家庄首演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王璇 通讯员 苗孛)7月18日晚,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内灯火璀璨,掌声雷动,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小戏曲《血战瓦桥》”首演圆满落幕。《血战瓦桥》演出现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邱瑞德饰宋真宗(中)。《血战瓦桥》取材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20
  • 苏州VS镇江,首发名单公布!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苏州队主场迎战镇江队首发阵容已经出炉刘涛担任队长纪振勇担任门将王飞、孙鸿、寇程、陆子皓等首发登场你可以锁定苏州广电总台社会经济频道苏州发布视频号苏州体育视频号全市的足球夜市以及众多商超也全程同步直播赛事欢迎将观赛照片在评论区分享一起为苏州队加油来源:苏州新闻编辑:小w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什么有的人心理时刻紧绷?如何培养“松弛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2 17:40:00    

在生活中,“松弛感缺失”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特征。在心理上,他们就像一台雷达般持续保持警戒状态,即使在没有实际危险的环境中,也在不停扫描“威胁信号”,他们还往往会过度解读轻微的负面事件,或把中性事件解读为带有威胁性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大家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你的“紧绷感”到底是怎么来的?

大家应该也会有这样的观察:同样的压力环境,有人举重若轻,有人战战兢兢。这是为何?

1

特质性焦虑

心理学用特质性焦虑来描述某种稳定的焦虑倾向。与特定情境引发的状态性焦虑不同,特质性焦虑是一种跨情境、跨时间的性格特征,使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倾向于感知到更多威胁。

有研究指出,高特质性焦虑的人在情绪调节上更依赖“表达抑制”,即倾向于强行压抑掉情绪,而非“认知重评”——即换个角度解读情绪事件。这种调节方式效果比较差,而且会消耗更多心理资源。

而从气质角度看,特质性焦虑与“高神经质”(对负性情绪的敏感度)和“低可控性”(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足)关联,神经质使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心境和注意偏向(优先关注威胁信息),而可控性则决定了个人能否有效调节这种倾向。

因此,虽然是面对同样的压力,有些人具备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来平衡先天的敏感倾向,便能“随遇而安”,而有人这项能力比较弱,于是更易陷入“杞人忧天”。

2

过度警觉

在认知行为治疗(CBT)视角下,个体日常时刻紧绷的状态与“过度警觉”的认知策略也密切相关。

习惯于采取这种策略的人,会不停地通过扫描环境威胁来预防危险。这种做法短期可能带来掌控感,但长期却维持并加剧了焦虑。

很多习惯性紧张,很难体会到松弛感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核心信念:“世界是危险的,我是没有能力应对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他们的内心潜台词是:“只有时刻警惕,才能避免灾难”或“放松警惕就意味着危险降临”。

这样的不合理信念通常形成于早期经验(例如在高风险环境中长大),个体不得不通过持续警觉来应对潜在威胁,保护自己。

但是,这种策略上的“矫枉过正”引发了更多的负面循环:

过度关注某些身体感觉,可能会放大不适感,甚至因为反复就医检查的焦虑引发了更多身体症状;

在人际关系里过度紧张,害怕拒绝则可能表现出紧张不安,反而更加影响社交表现。

“时刻紧绷”其实有双面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从适应性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状态性焦虑”还是“适度警觉”,其实是有其进化价值的。

在真正危险的环境中,高度敏感的威胁检测系统能促发快速反应,提高生存概率。即使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特质也并非没有合理之处:例如警觉度高的人能更早发现工作细节中的错误线索或人际互动中的微妙信号,而且有一些职业甚至需要这种特质倾向的人来完成,例如安全监控和质量控制等。

因此,“时刻紧绷”并非“有或无”的两个极端,而是一个连续谱,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谱系中。所以,无需给自己贴标签,或是一味对自身性格特质做批判,只要别让这种状态成为常态就可以了。

毕竟,如果让这种状态成为常态,就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了:

持续保持警觉消耗大量心理资源,导致注意力狭窄、工作记忆容量下降。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长期焦虑者常抱怨“脑子转不动”;

情绪方面,长期紧绷导致情绪耗竭和快感缺失,令人难以享受生活中的愉悦时刻;

过度警觉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则可能表现在过于敏感或控制倾向,影响社交质量;

长期保持紧张还会影响身体,增加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障碍等风险。

如何理性对待并培养“松弛感”?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时刻紧绷”的状态,并且决定改变,那么以下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长期形成的警觉模式如同一条走熟的小路,即使知道新路径更佳,大脑仍会惯性选择旧路。一个人应对环境的“策略”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改变起来也必定需要足够的时间。

1

认知觉察

觉察和识别过度警觉的思维模式,而非其内容。当注意到自己像雷达一样又在“扫描威胁”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我的焦虑系统又在常规扫描了”,这种外化的观察方式能打破思维的自动化控制。

2

正念训练

试试通过正念训练,将注意力从“对威胁的监测”转向对于当下情境的体验。简单的“五感练习”(依次关注当前环境中的五种感官输入)能帮助打破担忧性思维的沉浸状态。

3

行为实验

为自己设置实验题,测试过度警觉信念的准确性。例如,相信“必须担忧才能预防坏事”的人可以尝试记录:担忧的事件实际发生的比率到底有多大?这种基于证据的信念修正,往往比单纯的说理更有说服力。

4

生理调节

通过规律运动、呼吸训练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降低基础警觉水平。身体放松状态会向大脑发送“安全信号”,打破心身互相强化的焦虑循环。

在快节奏、高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培养这种调节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或许这也是心理健康的真正标志——不是永远放松,而是能够根据环境需要在警觉与宁静之间自如切换。

(来源:科普中国)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文章
  • 老河口市出口货物“批次检验”改革试点获批!
    发布日期: 2025-07-20 00:16:00
    近年来,随着老河口市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市出口企业出口货物检验周期长、程序繁琐的问题愈发明显,亟待得到解决。为压缩平均检验周期,增强查检质效,实现该市出口货物“批次检验”,切实破解当前出口货物现场检验频次多、平均检验周期长的难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2025年4月,根据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
  • 犯人多到监狱挤不下 意大利计划释放1万名囚犯
    发布日期: 2025-07-17 12:02:00
    国际在线消息:意大利司法部近日宣布,为缓解监狱人满为患的状况,政府可能将释放多达约1万名在押人员,约占全国服刑人员总数的15%。15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拍摄的一间监狱。(图片来源:东方IC)据路透社报道,意大利司法部于当地时间7月15日晚间发布声明称,大约有10105名囚犯“具备潜在资格”可接受替
  • 保障流浪人员安全度夏,济南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发布日期: 2025-07-10 18:14:00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3日至10日济南市连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为守护街头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生命安全,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迅速启动高温天气应急预案,以更密集的巡查、更精准的服务、更及时的救助,在热浪中撑起一片清凉的“生命守护伞”,将“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落到实处。面对高温“烤”验,济
  • 少吃水果就能少生病?最近,好多呼市人都在问!医生提醒
    发布日期: 2025-07-06 09:07:00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不吃水果可以少生很多病”,其观点认为,水果中的果糖不易代谢,会转化为内脏脂肪,加重胰岛素抵抗、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不少网友纷纷赞同,“水果会加重体内湿气,对脾胃不好。”但也有网友表示困惑,水果不是一直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吗?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医和西医,听听专业医生给出怎样
  • 【寿光】圣城街道西关村杜建荣:八年公益路 一颗赤诚心
    发布日期: 2025-06-30 14:42:00
    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今年56岁的杜建荣是圣城街道西关村村民。2017年4月,她的名字被正式写入明善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名册。自此,从清理小区环境卫生到送爱心入户,从敬老活动到高考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现场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对于她的付出,团队志愿者们十分钦佩:“每次团队活动通知一发出,杜大姐的‘收